第(1/3)页 朱标闻言,脸上浮现出一抹欣然笑意,道:“朱家酒坊与酒楼,如今在应天城已颇具声名,其所产美酒,更是堪称一等一的精酿。” “孤一直都想一品为快,只是苦于未有机会。” “今日你既特意带来,那孤与父皇,自然却之不恭了。” 朱标到底是朱标,三言两语间,便巧妙的化解了沈玉儿的忐忑不安。 “臣妇夫妻二人,皆蒙皇恩浩荡。” “此番所献之酒,不过是聊表心意的微薄之礼。” “还望皇上与太子殿下,莫要嫌弃。”沈玉儿恭敬的回应道。 朱元璋嘴角上扬,露出温和笑容,当即说道:“你有心了。” “云奇。” “待咱用膳之时,记得将玉儿带来的酒呈上来。” 话声刚落。 殿外! 云奇立刻恭敬应道:“奴婢领旨。” “小朱熈。” “你还记得孤吗?”朱标微微俯身,凑近朱熈,脸上带着亲切笑意,轻声问道。 朱熈仰起头,目光直直地望向朱标。 小脑袋歪向一侧,那双大眼睛滴溜溜地直转,模样看起来,似乎是真的在认真思索。 片刻之后。 朱熈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 “阿翁?”朱熈试探着,小声喊道。 听闻这一声呼喊,朱标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触动,眼神瞬间变得复杂起来,他张了张嘴,想要回应,可内心那股复杂的情绪,却让他一时语塞,竟无法发出声音。 一旁的朱元璋,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自然明白朱标的感受。 “诶。” 朱标向前一步,动作轻柔的从朱元璋怀中,将朱熈抱了过来,同时,轻声应了一声。 对于朱标而言,这一声“阿翁”,仿佛是心底深处一直渴望得到的慰藉。 他不禁暗自思忖,如果自己的儿子还在人世,或许如今也已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说不定,也会有这么一个可爱的孙儿,在自己身边嬉笑玩耍。 “阿翁,你怎么哭了?” 朱熈抬起头,眼中满是不解,望着朱标,关切地问道。 那稚嫩的语气中,既有孩童特有的疑惑,又带着纯真的关心。 或许。 正是这份纯真与关心,深深触动了朱标的内心。 “阿翁没事。” “阿翁见到熈儿,心中欢喜至极。见到熈儿,阿翁想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人,所以高兴得哭了。”朱标双眼微微湿润,眼眶中闪烁着泪光,他紧紧地抱着朱熈,声音却依旧无比慈祥、温和。 对朱标来说,此刻的泪水,足以表明他内心的触动有多么强烈。 “看来,当今太子与皇上,心中当真挂念着某个人。” “难道熈儿长得像他们思念的故人?” “可普天之下,究竟是谁,能让皇上和太子都如此念念不忘?”沈玉儿心中充满了疑惑与好奇。 毕竟! 沈玉儿初来应天,人生地不熟,而且昔日皇长孙之事,已过去多年,早已成为应天城内最大的禁忌,无人敢轻易提及。 加之沈玉儿对皇家之事,本就所知甚少。 但此时。 沈玉儿不敢多作张望,只是低垂着头。 她心里清楚,朱标此刻触及了内心深处的伤痛,而自己只是一个外人,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还是保持沉默,装作什么都没看见。 “皇上。” “如今已至晌午,是否该传膳了?” 云奇的声音,从殿外传了进来,恭敬而有礼。 “这么快就到晌午了。” 朱元璋也不禁感叹时间过得飞快,但他没有丝毫犹豫,即刻下令:“传膳吧。” “奴婢领旨。” 云奇领命而去。 没过多久。 一群宫女鱼贯而入,动作娴熟地在殿内摆放桌椅,随后,一道道菜肴被端上了桌。 然而。 让沈玉儿颇感意外的是。 桌上并未出现她想象中的大鱼大肉,或是山珍海味,映入眼帘的,只有一些家常小菜,甚至,荤菜仅有一碟。 由此可见。 朱元璋的生活,是何等的简朴。 “传言都说当今皇上,性格喜怒无常。可普通百姓,却对皇上敬仰有加,视其为圣君。” “而且,皇上向来体恤万民,生活简朴。” “今日亲眼所见,果然名不虚传。”沈玉儿心中暗自感慨,对朱元璋的敬佩之情,也愈发深厚。 “今日只是小宴,也是咱为冠军侯立下大功的恩赏。冠军侯如今尚未凯旋,所以咱便先邀请你们母子入宫一叙。”朱元璋微笑着解释道。 “臣妇代夫君,谢皇上隆恩,谢太子殿下隆恩。”沈玉儿立刻起身,恭敬的谢恩。 毕竟。 能得到当今皇帝与太子的单独宴请,这是朝堂上众多大臣梦寐以求,却难以企及的殊荣。 而沈玉儿,一个女子,竟有幸获此待遇,这份荣耀,简直难以想象。 “玉儿。” “你也算是孤的晚辈,孤便如此称呼你了。” “父皇一向崇尚简朴,平日里用膳,也多是这般家常便饭,所以你不必多想。”朱标看着桌上的菜肴,微笑着向沈玉儿解释道。 “能得皇上赐宴,此乃臣妇莫大的荣幸。”沈玉儿恭敬的回答道。 她并未说那些阿谀奉承的场面话,也没有刻意夸赞,因为她深知,过于做作的言辞,反而可能引起朱元璋父子的反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