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虽年轻,但并不代表我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就不够深刻。 而且,太子殿下年轻有为,思想开放,我想,他也更希望听到一些新的、不同的声音。”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再次响起一片议论之声。 不少大臣开始点头附和,认为庄舟说得也有道理。 李二陛下也是眉头微挑,看向庄舟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欣赏之色。 他心中清楚,庄舟虽然年轻,但的确有着不凡的才学和见识。 而且,他也需要一个敢于直言、不畏强权的人来教导太子。 而庄舟正是这个合适的人选。 “我观庄县伯仅是逞口舌之能也!” 这时,又有一名儒者模样的老人站了出来。 庄舟瞧了一眼,好吧,根本就不认识。 “不知这位老先生如何称呼?” 那老人明显愣了一下,有些没想到,居然朝堂上还有人不认识自己。 李二这时接言道: “庄舟,此乃秘书少监颜师古先生。” 颜师古? 著名大儒颜之推的孙子。 出身儒学世家,从小便学习儒学,博览群书,学问通博。 对两汉以来的经学史十分熟悉。 好吧! 又是一名儒学大师。 庄舟心中瞧着有点意思,今天这是要舌战群儒吗? “原来是颜老先生,久仰大名!” 毕竟是个搞学问的,庄舟还是尊敬有加,对他施了一个文人礼。 颜之推见状,回了一礼,接着说道: “庄县伯的才学,老夫也曾听闻过的。 尤其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确实是一首妙笔,老夫不如。 然而,太子少师一职,却非同小可。 这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太子是国之储君,他的教育,关系到大唐的未来。 因此,太子少师的人选,必须慎重考虑。 庄县伯虽然颇有才学诗情,但终究年轻气盛,经验尚浅。” 说着,又转对李二重重拱手: “陛下,臣也以为,庄县伯此人无法胜任太子少师这一重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