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李太后的夙愿-《古刹的密码》


    第(2/3)页

    宗镇磊把拉车门把手的手又放下来:“好好,往下说。由刚才说到的两起建寺的事,我觉得,可以推测,将建寺作为祈福的做法应该是李太后的夙愿。但在京城建寺对这位从山西出去的女人而言,她的夙愿似乎没有完成,一是因为那座寺不在山西,二是京城那座寺里可能没有佛舍利子,于是皇上又令在五台山藏有佛舍利子处建大塔寺,这样来看似乎她的夙愿完成了……”

    李如慧认真听了好一会儿像是没听出眉目,便打断他的长篇大论说:“我没觉得你回答了我的问题。”

    宗镇磊深吸了口气说:“好吧,简单点说,李太后原来想在山西五台山建寺院祈福,考虑到路远,于是便在京城建了个寺院;由于那个寺院并不在山西,所以后来按照她的愿望在山西有佛舍利子的地方建了寺院。”

    李如慧这回听明白了:“嗯,知道了,她真正的夙愿应该是两者同时具备;在山西建一座寺院,目的是为她的夫君祈福,因为她是山西走出去的,有乡情在,当然也包括为皇室以及为她的家族祈福;而这个寺院里,需要有佛舍利子。”

    宗镇磊笑了:“是这意思。但这里有个问题,不知你注意没有,当时新建的五台山大塔院寺里原本已有佛舍利子了,而李太后如果有了自己供奉的佛舍利子,是再无法入内的,所以,她的夙愿仍然未了。”

    李如慧低头想了一下,接着宗镇磊的话说:“既然夙愿未了,那就还要建寺。按照你的推论来看,永祚寺建在山西,这符合她夙愿的第一个条件,而她佐金建宣文佛塔,里面需要有佛舍利子,这样才符合她的第二个条件;也就是说,她赞助建塔的同时,由此也为塔提供了佛舍利子,这就是你说的这里的佛舍利子有可能是她提供的理由?”

    宗镇磊觉得李如慧这下跟他和拍了,不用再做解释,拉开车门:“对,但我这只是推测,还不能定论,还需要有更多的依据来佐证,最好是能找到苏惟霖所撰《敕建永祚寺宣文宝塔舍利碑记》的原文。”

    但他见李如慧没动地方,便停止了上车,继续说:“我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李太后拜妙峰禅师为师,两人又有老乡的关系,从李太后为妙峰禅师拨款在山西宁武芦芽山建法华寺和铁塔,在宁化古城建万佛洞,到封妙峰禅师为五台山显通寺主持,也说明妙峰禅师与皇室的关系,不,是跟李太后的关系真‘铁’!最耐人寻味的是,妙峰禅师在建完永祚寺后回到五台山,皇帝封他为‘真正佛子’,看似皇室对他一生业绩的评价,我觉得实际上是对他建完永祚寺的奖励,当然这肯定也包含了李太后的旨意。”

    李如慧似乎没听宗镇磊后面的话,思维依旧沉浸在推测塔中佛舍利子来源的说法上:“按照你的说法,由于起名宣文佛塔,所以佛舍利子由李太后提供?我又觉得,会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妙峰禅师主动提出需要建一个塔,塔中佛舍利子是他化缘得来,别人为他赞助了建塔的经费,赞助者包括李太后;为了对李太后捐助佐金表示尊重,所以他将塔命名为‘宣文佛塔’?”

    说到这里,她摇了摇头,又自我否定:“不,不,不对,这样一来,如果这里佛舍利子是妙峰禅师所得,却又没有他将如此贵重之物敬献给李太后的明确记载,这样在以宣文命名的佛塔中悄悄放置妙峰禅师所得的佛舍利子,就如同没告知别人就在别人的地盘放自己的贵重物品,是不是让人觉得有些说不通……这么看来,还真有可能是李太后提供了佛舍利子并在此建塔供奉。”

    李如慧转头看向宗镇磊,却没等他说话,又紧接着说到:“由此来说,在此建塔正好完成了李太后的夙愿,还带出了她‘佐金’的原由!哈哈哈,脑洞大开啊!我又有了一个猜想,或许是李太后先有了佛舍利子,为了了却夙愿,才有了借晋王之手上报,由皇上准奏‘敕建’的佛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