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初辨山花砖雕-《古刹的密码》


    第(2/3)页

    宗镇磊看着她道:“太对了!”

    李如慧仍旧懵懂:“发光体代表佛舍利子?”

    宗镇磊不再显得那么冲动了,放缓下来说:“你回想一下憨山在《涿州西石经山雷音堀舍利记》中,对佛舍利子的描述:‘色身相好光明,赩如宝山。’你说,被描绘的那佛舍利子像不像是发光体?”

    李如慧认可了他的说法:“没错,他说的佛舍利子是会发光。”

    宗镇磊继续阐述自己的想法:“如果将发光体砖雕视作佛舍利子象征,左上右下的卷草纹视为‘佐上佑下’,这如同表明希望此佛舍利子,能成为佐皇上延宗社、佑族裔庇下民的圣物。结合当时朝廷因为‘妖书案’等乱象引发的大明政体不稳,李太后对她供奉的这颗佛舍利子所寄予‘佐上佑下’厚望就不言而喻了,或是希望像憨山说的隋朝神尼以一颗佛舍利子佐隋皇成就大业,祐江山太平那样,期望能保大明皇朝无虞江山平安!”

    李如慧也兴奋起来:“还真是,这样也就完成了她的夙愿!”

    宗镇磊又说:“还有,在云居寺我注意到,隋代装佛舍利子的小金瓶外,套着银函,明代再次瘗藏佛舍利子时,在李太后的小玉函外,依旧套着那个银函;银函的周边錾刻有莲花和卷草纹。这里卷草纹与发光体相配,似乎意在暗示发光体的象征。”

    李如慧的问题又来了:“可是,再往下看,在周遭枝蔓的包围中,那中间弯曲两股又代表什么?那可是左边的在下,右边那条在上,与上面的左上右下交叉正好相反,这怎么解释?”

    宗镇磊点点头,情绪冷静下来,道:“你刚才来时,我正在琢磨这个图形。按理说,这勾着头的弯曲两股被圈围,占据着中间位置,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C’位,说明这个图形代表的意涵很重要。”

    李如慧点点头说:“是这样的。”

    “我注意到这弯曲的两股与周遭围圈的砖雕不同:周遭砖雕中间有一道草芯,而那两股是实体;再就是那两股不是上面卷草纹的延续,是独立体。刚开始我也不明白这相交两股有什么意义,后来我用手机上网查了一下,有几张图给了我很大启示。”宗镇磊从手机里翻出其中一张图,递给李如慧看。

    这是一张汉代伏羲和女娲的石刻图片。女娲和伏羲都是华夏上古神话中的创世神,是人首蛇身的神明,古代关于这两人的石刻,都是以尾部相互缠绕的形象出现。类似的图案李如慧大概以前也见过,只见她看了一眼那图,并没有提出什么,便将手机又还给了宗镇磊。她看着宗镇磊,像在等待下文。

    宗镇磊解释道:“这砖雕中的缠绕两股,像不像那两位神人的相交图?我觉得非常神似!”

    见李如慧在思考,宗镇磊又说:“如果这相交的两股,按照传统的男左女右说法……”

    李如慧打断他的话:“为什么左边就是男,女的就要在右?”

    “那是古人的规定,是男尊女卑的说法。别打岔!”宗镇磊最不愿意被人打断思路。

    “好吧,我闭嘴。”李如慧说着,自己在嘴上做了个拉上拉链的动作。

    宗镇磊没理她那个开玩笑动作,仍然沉浸在自己的思路中,继续说:“相交的两股从勾头处看,是左面股在下,右面那股在上,我想,可以这样理解:下面的那股在左就作男,上面的股在右为女,而左边在下为阴、右边在上为阳,可以理解为阴阳两界的阴间男和阳间女这样一对神情交融的男女,共同沐泽在佛舍利子的光芒下。这让我想到了一对男女,即当时赞助建塔资金的李太后和她已故去的夫君。”

    宗镇磊没听到喜欢发声的人吭声,看了看李如慧;她见他看她,指了指抿得紧紧的嘴。

    宗镇磊笑了一下:“好,坚守诺言,那我就继续说了。那山花下部两旁有似万字的圆轮形窗,在佛教中,万字代表永不磨灭和律法德行,以及宇宙的融洽,被称作‘吉祥海云相’,像这样出头向左旋转的万字象征爱与宽恕;在这里,可以理解是大爱与慈悲的佛教精神象征,亦可以将上面构图框定在佛教的氛围。”

    李如慧似乎不想憋了:“我觉得你越发挥越玄幻,不过我承认你这构思确实让人觉得很新奇。”

    宗镇磊坦然地说:“哪有发挥!还没说完,我觉得这阁侧的砖雕也配合解释了这阁楼的朝向。通常佛寺主殿是坐北向南,而这个大雄殿和其上的三圣阁是坐南朝北,因此也应有说法;我记得唐朝李商隐的诗《北楼》中有句‘此楼堪北望,轻命倚危栏。’写的是登楼北望,思念心切的情感,为了向北望远,甚至生死度外不顾楼的危栏;我从中得到启发,这个三圣阁朝北,正好可以体现北望心切的情感。”

    此时李如慧虽然没说话,但上翘的嘴角和故意远视的目光,仿佛在说,那跟这里有啥关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