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由此确定这颗即那颗-《古刹的密码》
第(2/3)页
宗镇磊不理她,全神贯注地看着那篇碑记。
敕建永祚寺宣文宝塔舍利碑记
太原古帝都也,余昔登城四眺,山河漭荡,形家以为不足於左,宜象而益之。於是,衲僧福登发念创浮图其高处,慈圣嘉其诚而佐之金钱,双影崔嵬。余遥瞰之,深媿登公之操心也。缙绅学士乘肥拥蓋,有耻者薄书格套以为程课,不则鱼肉吾民,作不可知之牛马。其於文明之开塞,闾井之休戚,直秦越之彼。其视知羞知耻者,为多事、为拙鲁,而闲云野鹤逍遥瓢笠间,顾皇皇也。余所为深媿登公也,登之功行,余传之;半生见谛,余志之。
宣文塔之始终缘起,余友李维祯祥之矣。壬子重九日,余扯两考官登於郊,寻故事也。登出以顶相落成,适卓锡焉,考官欲见之。见则乐其道韻,与之望而谈,各述所不安者以求安,亦各各自谓安也。出观浮图语余曰:“古来名胜以轮相重,古来轮相以舍利重。谓此物神所呵护,可以垂远,己乞得若干粒,藏镇此中,公尽志之?”余诺之。
今八月而余矣!登公已纳履他方,余亦且去晋,考官还朝久,转瞬各鸟兽散,惟此言在耳。余思,五戒之中妄语最烈,登公来时余何以应?乃以癸丑佛成道日炷香笔记。
记曰:舍利之说,儒生鲜沟。宋丞相张商英法门师子也,其说甚备。徃余见於荆州丛兰精舍者,色黄如金,粒大如绿豆。瞻礼已,令人藉以铁钲槌,以铁斧钲,斧为陷而光怪愈明。今所见於此者,色赤如丹砂,粒大如粟,宝光射人,更倍于於昔。咄哉!此一物也。为异也,而血气心知同也,此亦一骨屑也;以为不异也,而地水风火空俱散也,此胡独不散也。不异而异呈焉,异而不异收焉。学人之所为汲汲,而匹夫匹妇之所为神也。神则望而敬,神则思而企,而普顾大地众生之共学也。
考官一郭功部士望,楚之蕲人;一王水部成德,浙之永 康人。皆清修力行士,深信因果者。并书。
万历四十一年四月八日
赐进士第徵仁郎巡按山西监察御史前中书舍人江陵苏维霖撰。
宗镇磊读完,抬起头惊喜地看着李如慧说:“好耶!看来真是‘这颗即那颗’!”
李如慧笑着问:“咱们的判断对了?”
宗镇磊点点头:“咱们的判断对了!” 他边说边指着手机上文字说:“碑文这句关于永祚寺舍利子的描述:‘今所见於此者,色赤如丹砂,粒大如粟,宝光射人’,想想憨山对云居寺那三颗舍利子的描述:‘如粟米,紫红色,如金刚’,这不正是说明,这颗与那颗是一样的!”
“对的!我上次整理资料时留意过两位高僧发现佛舍利的记载,还专门记下来。”李如慧回忆着:“紫柏在《房山县天开骨香庵记》记载是:‘有小金瓶,如胡豆许,内秘舍利,果三粒,小大有差,一大逾粟,一如粟,一细逾粟。’憨山分别在两篇文章中有记载,他在《复涿州石经山琬公塔院记》是‘贮金瓶。藏舍利三颗。’他另在《涿州西石经山雷音堀舍利记》是‘中贮小金瓶,如胡豆粒;中安佛舍利三颗,如粟米,紫红色,如金刚。’他们记载的舍利子大小都是和粟米差不多,憨山还记了舍利子颜色是紫红色,红也是赤,所以,苏维霖这篇碑文与他们对舍利子大小、颜色的记载,惊人一致。”
宗镇磊比了个‘OK’说:“是啊,从颜色上看,苏维霖记载的就是佛肉身舍利子,这是与其他舍利子的最大区别!”
说着,他低头再看了一遍碑文:“这篇像是并没录全碑文。我查碑文时,清楚记得别的文章中,引用过碑文最后段落的一句‘真人舍利之宝,浮屠氏所私也,浮屠不私而学士窃之’,那是嫌某些学士将本属佛塔的佛宝,用作达到私己目标之物,当时就因为其中的‘窃’字,引起了我注意,而这篇却没有录上。”他想了想又说,“不过,对于咱们课题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这颗即那颗’依据!”
李如慧接过宗镇磊递来的手机:“我还注意,从这篇碑记看出,苏维霖之所以记载详细,是妙峰禅师让他看了舍利子后,问他能不能记载下来,他向妙峰禅师承诺了记载之事;而碑记是在八个月后,是他觉得未能实现承诺,以‘五戒之中妄语最烈’的自责心态写的碑记;因此,苏维霖是尽老朋友和信佛之人的责任,因此对舍利子的记载绝对不会虚假。”
宗镇磊赞同地点点头:“是啊,还有,苏维霖对舍利子的来源,是引用妙峰禅师的说法‘乞得’,也就是由妙峰禅师‘乞’来的,而不是应他人要求放入的,碑文的这个说法与咱们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同,这大约还是咱们推测这颗佛舍利子来源不能明说的缘故;”停了一下,他又分析道,“但进一步看,妙峰禅师用‘乞得’的说法,说明施予者不同于一般人;高僧妙峰禅师当时是‘督统五台山护国禅师总 理’,已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由他去向施予者‘乞得’,足见施予者地位之高贵。所以,即便真是‘乞得’,再考虑到这舍利子的特点,我还是认为这颗就是云居寺丢失的那颗,也就是李太后以两粒珍珠换了的那颗,因此来源还是一样。”
李如慧听完宗镇磊分析,又提出:“慢点,万一这颗虽是肉身舍利子,却不是佛的呢?”
宗镇磊道:“妙峰禅师在介绍这舍利子时这样说:‘古来名胜以轮相重,古来轮相以舍利重。’这是说塔以塔刹为重,比塔刹更重的为舍利,说明这舍利子极其珍贵;苏维霖则将其视为普罗大众之神,说‘而匹夫匹妇之所为神也’,如果不是佛的舍利子,哪能到这种级别?对了,由此来看,这也说明他俩都知道这舍利子的真正来源,因为舍利子本身并没有注明是不是佛的,只有知道其出处,才能说出其至尊之极的比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