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现在想的不是如何匡扶汉室,也不是如何消灭孙权刘备等诸侯,并一统天下。 而是在考虑着,他和汉帝的关系到底该怎么处理? 偌大的家业是留给子孙、还是留给汉家王朝,他到底要做周公还是周文王? 如果留给子孙的话,又要留给谁呢? 还有一起征战多年的文武大臣们,他们到底是站在自己这边还是汉帝那边? 英雄迟暮的他,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没有了年轻时的热血沸腾。 这一点,从他多年来所写诗赋便可以看出。 早年讨伐董卓的时候,他写的是【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对于大汉的衰落,他痛心疾首,写下【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对百姓民众,他深切关心,写下【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扫平袁氏兄弟时,他豪情万丈,写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然而,到了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失利,退回许都的那个冬夜。 长江畔,月夜中,在酾酒临江时,他的心态却已经变得如此苍老! 竟然写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早年的曹操,以削平诸侯为己任,连年征伐,衣不卸甲。 但赤壁之战后,统一天下之志已遥遥无期。 而且,他年岁已高,只能将更多的精力花在权力归属问题上,再也无力像年轻时一样,南征北战。 可以说,年轻的曹操和晚年的曹操,已经完全不像是同一个人。 不管是心态还是进取精神,都完全在朝着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 所以,他才会将更多的心思花在培养继承人的上面。 此时,看到模拟器显示的未来之中,自己的诸多儿子都有一个好归宿,曹操竟然百感交集。 “斌儿最终还是篡汉自立,建国称帝了么?” 回过神来,曹操将视线看向虚拟面板,曹斌名字后面【世孙】的六个选项上面。 南郡之战他知道,上一次模拟曹斌的‘公子’未来人生之中,有过惊鸿一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