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平静中的进步(下)-《六道教主》


    第(2/3)页

    想张无忌练就九阳神功后,本身所积蓄的力道已是当世无人能及,只是他未得高人指点,使不出来,可一学到乾坤大挪移心法,体内潜力便如山洪突发,沛然莫之能御,从一个武功招式平平无奇,专门用内力欺负人的憨货,升级到能在对战中偷学少林龙抓手的武学大家。

    修炼乾坤大挪移虽是号称极难修炼,悟性高者修习第一层需七年,第二层加倍,如此愈发困难……

    人家张无忌九阳神功还没大成,居然就在数个时辰力练到了第六层,可见悟性什么的全是扯淡,主要还是看功力,功力高就能速成,功力不足就没资格练,傻不拉几的浪费时间研究学习的,还不如将自身功力提升后再修炼,这样子速度也许会更快。

    金大用鲜活的例子教给我们一个耳熟能详的道理:磨刀不误砍柴工。

    激发人体潜力,这种跟洗骨伐髓同档次的效果,自然不能或缺,何况内功向来是六道教的强项,小无相功、明玉功、神照功、修罗阴煞功也许在纯粹的真气总量上并不能胜过九阳神功,可在大成之后。将乾坤大挪移修炼到第六层并没有困难,再怎么也不可能输给未大成的九阳神功,所以这门心法也被岳鼎列为六道教弟子的必修功法。

    将乾坤大挪移和玄功要诀进行比较,前者是外家劲力的效率法,后者是内家真气的效率法,一外一内,相得益彰。

    兑换葵花宝典倒不是岳鼎想要用神功来害人。而是结合以前的想法,利用玄功要诀对其进行改良,如今他跟山子巽的目光早已胜过以往许多。尚有各种上乘内功作为参考,修正其中的弊端不再是纸上谈兵。

    修炼葵花宝典之所以要挥刀自宫,其根源在于修炼此功法后。修行者体内会生出阳烈之气,而且是不受控制的,跟什么纯阳真气毫无关系,危害类似单独服用的阳极先丹,令人受尽欲火焚烧之苦,可一旦挥刀自宫,断去是非根,阳烈之气就成了无根之萍,自然而然就会扑灭掉。

    在两人合力花费了半个月时间后,总算是修正了缺陷。并完整的保留下原有的威力,只是有两种限制:一是必须配合寒玉床来消除阳烈之气,岳鼎也是为此才兑换寒玉床,若本身修炼极阴内功的武者可以省略,二是修行者不得身怀阳系功法。如岳鼎和梦芸就不能修炼,否则容易失控。

    这也是目前能做到的极限了,想要完全的去掉敝处,不受限制的进行修炼,以六道教目前的水准,不可能实现。

    《葵花宝典》是一部包含武学招式的经文。而非单纯的内功心法,否则也无法衍生出辟邪剑谱,不过也并非“上部练气,下部练剑”这种读者臆测的结论,更非必须以针作为武器,原著中东方不败之所以用针而不是其他兵器,全是由于任我行等人杀得突然,手边又没有趁手的武器,不得已而为之,若当时手边有柄细剑,任我行一行人包括主角在内都得扑街。

    想来便也明白,葵花宝典的著作者是大内公公,虽然太监经常给人阴柔、妖气的印象,可针线绝非太监的标配武器,古往今来,也没见哪几个公公喜欢随着带着针线。

    葵花宝典绝非只加速度,不加力气,东方不败能用针荡开令狐冲的剑,并让已经用吸星**吸过内力的令狐冲生出难以握住剑的感觉,就是最佳明证,至于林平之在对战余沧海时出现内力不敌的现象,完全是他修炼时日短的原因。

    葵花宝典的兑换价格在九阳真经之上,也绝非没有道理,纵观它的转移历史。最初,宝典落入莆田少林寺方丈红叶禅师手中,而后华山派气剑两宗的祖师岳肃和蔡子峰偷阅宝典,匆匆之际,二人不及同时阅遍全书,于是一人读一半,后来回到华山共同参悟研讨,结果发现彼此的内容居然牛头不对马嘴,全然合不上来,但两人各自坚持自己所记的才是对的,于是诞生了华山的剑气二宗之争。

    接着是红叶禅师派遣弟子渡元禅师前往华山,劝论岳蔡二位,可渡元禅师上得华山,听岳蔡两人背诵经文,心中却暗自记下,接着便还俗江湖,易名林远图,以残缺版的《葵花宝典》为基础,创出林家七十二路“辟邪剑法”,打遍天下无敌手。

    残缺版的《葵花宝典》,成就东方不败的威名,连修炼吸星**的任我行也远非敌手,而残缺版上再打折扣的辟邪剑法,连岳不群都难以抵挡诱惑,追溯源头,完整版的《葵花宝典》的威能如何,自是不言而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