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陕西的民意-《明末草头王》
            
            
            
                
    第(2/3)页
    其实,杨树杈子村是一个流民村。
    村里大部分的人都姓杨,原本是天水人,可前些年的时候,天水遭了灾,活不下去了。
    最后只能都做起了流民,一路往西安走,想要获得官府的救济。
    然后,在蓝田安下了家。
    整个村子大部分都是流民,依靠乞讨和给地主打短工维生。
    原本刚抵达蓝田时,一个村子有小三百人。
    但是,三年的流民生活下来,现在剩下的只有不到半数了。
    要么是饿死,病死了,要么是卖身给大户人家做了丫鬟仆人,甚至还有的孩子被卖给了人牙子,只为换得几斤杂粮。
    这些年陕西大旱,蝗灾轮着来,再加上赋税和徭役越来越重,大量的农田抛荒。
    粮食产量大减!
    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这灾荒年,也就只值几斤杂粮。
    几斤掺着沙土和麸子的杂粮!
    这间屋子是村长家的。
    他们一群人做了流民,逃生到了蓝田这种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想要自保,不被本地人欺负。
    那选出一个领头人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了。
    村长叫杨博文,名字挺文雅,但就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大老粗。
    身材矮壮,有把子力气,再加上性格沉稳,讲义气,便被选成了村子的村长。
    谁他娘的敢来欺负他们村子!
    村长是要带着全村老小一起上去打仗的!
    陕西恶劣的生存环境,铸就了老秦人不畏艰苦,凶悍团结的性格。
    “村长,这咋整?”
    “是啊村长,您给额们拿个主意啊!”
    “这闯王给咱们分了田,马上要收成了,可没成想闯王被打败了,朝廷又打回来了,这他娘的也没个安稳。”
    “村长,朝廷不会要收回咱们的地吧……”
    “我觉得有可能,咱们这地原来可都是地主老爷的,朝廷肯定是站在地主老爷那一边的。”
    “村长,您给我们拿个主意吧!”
    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说着话。
    不大的正屋里挤满了人,一个个脸上都满是着急之色。
    陕西的百姓对李自成是十分拥戴的。
    因为李自成给他们分了田,给了他们希望!
    对于庄稼汉来将,有田就有希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