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断其归路-《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2/3)页
“哪里都不用担心。”眼见洪承畴和一干幕僚忧心攻取碗子城之事, 史文焕不由哈哈笑道。
“舜王殿下的仁名,人尽皆知,几位怕不知道他在本地的声望如何!”
“我敢这么说, 就在这怀庆府以及泽潞两地,单凭舜王的名声。”
“可谓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空口白牙,说降城池。”
原来当年张顺刚加入义军的时候,陕山义军杀戮劫掠极重。
在泽潞和怀庆等地,基本上都是令百姓咬牙切齿、恨之入骨,迎风臭十里的存在。
故而等地义军一去,各地士绅百姓, 纷纷牵头出面。
大家有钱出钱, 有力出力,建堡设寨, 一时间整个地区几乎完全实现了堡垒化。
然而, 就在这些臭名昭著的义军之中,“擎天柱”、“黄衣之王”以其良好的军纪和不劫不掠的作风, 赢得了当地士绅百姓的认可。
自古以来, “贼来如梳, 兵来如篦, 官来如剃”,似张顺这般不虐不杀, 乃是极为罕见的事情。
这也是当初义军能够被孟县士绅迎入城中的原因,更是在赵鱼头、李信等人带领下, 能够轻取孟县、怀庆府城的原因。
张顺自起兵以来,养望四年,宽仁待人,终于迎来了丰厚的汇报。
“哦?”洪承畴闻言一愣,不由慎重道,“史老先生,不知你心中有几分把握?”
“李帅取温县,我有十成把握;拓总兵取碗子城,我有八成把握!”史文焕斩钉截铁道。
“这么高?”众人闻言一愣, 不由讶然。
“差不多,舜王名声在泽州、潞安府和怀庆府极好, 应当没有问题。”赵鱼头见洪承畴还有几分犹豫,不由强调道。
“好,既然有二位做保, 那我可就要下令‘包饺子’了!”洪承畴不由笑道。
“这……”史文焕哪里想得还有这种变化,倒有几分迟疑。
反倒他两个儿子史应选、史应聘刚刚投靠义军,虽然尚有开门之功, 犹嫌不足。
这二人不由接话道:“将军只管下令,若李帅和拓总兵二位进展不顺,我们兄弟俩情愿再走一遭,说得这两处倒戈来降!”
“好,既然你们都有如此信心,那我就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一次,我倒要看看那兵部尚书杨嗣昌往哪里逃!”洪承畴见这二人如此打包票,不由哈哈大笑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