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苦衷-《如微传》
第(2/3)页
这不过是一个政治口号,根本就不是真实。
可以用来鼓舞子国军民的士气,但是要说这话说得对,就不对了。
在建国的道路上,胡国一路也是走得坎坷不平,困难重重,但是,不是因为他们有罪,而是因为没有得到士族的支持。
士族不喜欢胡岚的唯才是举,因为这个举措,便是将士族中的许多人都排除在外了。
因此,胡昀很清楚,自己想要得到士族的支持,就要废掉父亲之前所立的唯才是举。
于是,一从胡岚的手中接过位置,胡昀便是下令恢复了九平中正制。
通过九平中正制,就可以保证这些士族世世代代都可以做官,通过这个办法,就可以和士族讨价还价,达成政治交易,所以,如今胡昀通过这个制度,就得到了士族的支持。
明竹之所以不采取苏木的建议,是因为他非常清楚,如今胡国的国军不是昏君,将帅都是人才,没有那么容易就被消灭了。
而且,丰州的特点是易守难攻,周边是崇山峻岭,中间是平原,四季常青,沃野千里,物产丰富。
丰州,适合避难,适合守成,但若是要主动出击的话,就很困难。
所以,这也是子阳一定要夺取丰州的原因。
但是进了丰州丢了海城之后,子国就是既走进了可以保全自己的密室,又是走进了一条无路可走的死胡同。
休养生息可以,想夺得天下,就很困难了。
李如微淡淡道:“所以,子国只要出兵,必定会失败。这就是这些年来为什么明竹每次出兵都一无所获的原因,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人力可以决定的,子国的政权,命中注定,只能偏于一隅而霸。”
所谓中原得鹿不由人,是客观条件的限制。
江允沣道:“而且,明竹也不是将略之才,他的政治才能高于军事才能,在他的军事才能中,治军的能力,又高于用兵的能力。”
李如微点了点头,道:“明竹,治军,治国都是一流的,但是会治军不等于会用兵,他的志向很大,但是却抓不住机会,他的谋略很多,但是却没有决断,他喜欢带兵打仗,但是不知道随机应变。他只能规规矩矩地打正规仗。”
明竹是何等聪明的人,其实,他也十分清楚自己的才能。
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他还对自己有些信心,但也十分谨慎,并没有采用苏木的计谋。
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短处在哪里。
可是,他明明知道自己北伐一定会失败,但是,他还是决心要北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