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大融合(二)-《随身带着一个世界》


    第(2/3)页

    由于在连接时并不需要旋转,或者用专门的挤压机械进行挤压,所以连接固定的时间更短,效率更高。

    更方便的是,只需要取出楔钉,就可以分开套筒和接头的连接。

    确定了最终的楔合连接方式后,他们又在平台上发布了一个任务,并付出了一定的华夏币。

    在任务平台早已覆盖华夏国所有劳动者的情况下,任务平台会根据发布任务时选择的要求和分类,自动向具备相关技术能力的成员推送任务邀请信息。

    在这样便捷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支持下,华夏国的铁匠与机械加工方面的顶尖技术人才,通过接受任务的方式直接、快速参与了进来,对如何设计制造一个简单方便的钢筋榫头加工设备进行研究。

    这样高效的人力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是现实世界里的社会运行模式无法做到的。

    至少,大量底层人士的想法,如果没有强大的人脉关系的话,是得不到相关技术力量的支持的。

    这也就导致很多的奇思妙想,最终却没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甚至连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否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具备实现的可能,都没有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指点,更别说该如何进行科学地改进了。

    新型的钢筋连接设备很快被应用到了华夏国的建筑工地上,在保证连接质量的情况下,节约了很多的工作时间,得到了钢筋工的好评。

    可劳动者的智慧是无穷的,也许,他们只需要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就会对某种事物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中一个钢筋工,在使用这种连接设备时发现,钢筋的卯榫连接,并不需要像制作家具那样要考虑接头处的外观。

    因为它们被混凝土包裹后,唯一的作用就是发挥出它们的最大拉力,至于接头好不好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所以,这名钢筋工对这种使用卯榫结构的连接方式再次进行了改进,将其套筒加宽,使其能够轻松地并排放入两根钢筋。

    然后在这个椭圆形的套筒中部开一个小口,用铁制的锲块插入两根钢筋之间,使其与套筒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这样的设计,既包含了挤压连接的技术,又没有降低套筒的强度。

    其最大的改变是应用了榫卯的结构,而又无需对接头的形状进行预加工。

    这样的连接方式,甚至可以不用专业工具,只用一把铁锤就可以使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