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货币战争(三)-《随身带着一个世界》
第(2/3)页
上千人的队伍,全部分散开来,遍布了襄阳城里每一个售盐的店铺。
每个人只在一个店铺购买一次,一次只买一石盐。
把买到的盐送到李严的院子之后,再到下一个店铺去买。
在李严他们几乎不计成本的狂买行动之下,襄阳城里的盐只坚持了半天时间,就被完全买空。
一石粗盐开始的价格是八百钱,但到中午的时候就涨到了一千六百钱,价格直接翻了一倍。
这样的价格完全超过了普通百姓的购买能力,但华夏国的人仍然在疯狂的买进。
在巨大的利润面前,那些盐商甚至把樊城之内的存盐都给调运了过来,一时之间,襄阳、樊城两地的粗盐几乎完全被李严所垄断。
李严把这些粗盐,通过共享空间送回了华夏城,然后在那里经过提纯加工之后,制作成上好的精盐。
当然,要等到这些粗盐被加工出来是不现实的,因为在襄阳城里这种人为制造的用盐缺口,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商队的作用下而慢慢的恢复。
作为国资部的一个重要计划,华夏城仓库里精盐的库存完全可以随时调用。
这些精盐又通过共享空间送到了李严的手里,一出一进之间,李严在襄、樊两城购买的粗盐就完全被置换成了雪白的精盐。
第二天,就在那些盐商准备再次从更远的地方调盐的时候,李严他们就在襄阳城内展开了雪盐的销售。
这雪盐的销售价格,每石仍然为八百钱,只不过,这八百钱的价格,只能够使用华夏五铢钱。
如果使用其它形制五铢钱的话,就只能用同等重量的钱币来计算,并不按照钱币上的数值来计算。
而且,为了销售的方便,华夏雪盐把计量改成了按重量销售的方式。
那些雪盐用纸包分装成半斤和一斤两种规格的,半斤装的折价十五钱,一斤装的折价三十钱。
每个销售点都有两台华夏国制造的天平秤,一台秤可以方便地把其它五铢钱兑换成华夏五铢钱,另一台用于确认每包盐的重量,以示童叟无欺。
甚至对于那些没有钱的百姓,华夏国也给他们找了一个挣钱的路子。
只需要从城外华夏国工作组驻地运五十斤盐或者同等重量的其它物资,每次就可以得到一个华夏五铢钱。
只不过,想要帮华夏国做事的话,必须要登记个人的相关信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