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面试老板-《大时代小访客》
第(2/3)页
刘骏补充说:“投行里的朋友曾给我讲过一个笑话,说的是某个外企,一年前一个组里有两个中国人,一年后只剩下一个中国人;一年前一个组里有两个印度人,一年后组里一堆印度人……”
徐有志见苏庆知一直闷头吃饭,没有参与讨论的意思,便用脚尖轻轻捅了他一下。
在这种场合,蒋昊博和刘骏揪着某个问题不放,明摆着是在考究苏庆知,两人都有一颗绝非池中物的心,有道是良臣择主而事,他们的老板自然不能是庸才。
两人这是在面试他们未来的东家呢。
其实,苏庆知已经意识到了,心里一直在整理思路,此刻他放下餐刀,说道:“关于这个问题,早在十九世纪初孙中山就提出了解决办法,他的想法是从家族到宗族,最后上升到民族,从基础开始做到团结……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连自己家族都不认同,都无法团结,整个民族还会团结吗?”
徐有志、蒋昊博、刘骏、章敏四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在这种场合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讲话,就连张颖这种最基层的员工都很有觉悟的竖起了耳朵,想从他的话语中得到什么,更不用说这几位见识远超常人的“海归”了。
“团结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排外,是一部分人联合在一起对抗另外一部分人,所以团结的价值就体现在排斥非本集体的人上。我倒是觉得,国外华人团结不团结,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触碰到个人的核心利益,以及碰了多少,这点无论是犹太人、印度人、还是黑人都一样。”
刘骏听了,若有所思,说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把问题的着眼点归结为利益的异同,有一定的道理,但这样解释是不是太物质化了?”
蒋昊博也说道:“你们看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双方的利益诉求点不同,但在思想意识层面却是高度的统一?”
苏庆知笑了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蒋师兄的这番话有点空中楼阁的意思,怕是很难实现了。我倒是认同管仲的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现阶段,发展经济才是第一位,只有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才能坐下来探讨思想意识层面的东西,譬如说团结……”
蒋昊博和刘骏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这场讨论的重点不在于分清楚对错,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即可,显然苏庆知做到了这点。
在他们两个看来,这位年轻的小老板见识还是有的,他们为了考究他故意把话题扯开,而他在不知不觉中又把话题收了回来,这是高智商和高情商的完美体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