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本质上,嘉禾的这种机制,还是非常先进的。并不能说,港片衰退后,这个模式支离破碎,就开始否认这个制度。 “新的嘉禾片场,选址在那里?”邹文怀显得颇感兴趣。 邹文怀比较后悔的是早年地皮廉价的时候,没有买下片场,而是选择租。结果,用了几十年的片场租约到期之后,嘉禾却是因为没有钱买下,而被迫迁址。 其后,邹文怀也想要在将军澳设立新片场,但终究因为地皮太贵,买不起而作罢。 失去了片场,是嘉禾帝国衰落的序幕,正是因为没有了片场,嘉禾制片业务才日暮西山,人心涣散。 若是片场还在,嘉禾帝国还是会屹立不倒的! 这一点人们就比较佩服邵逸夫了,邵氏兄弟公司早年的片场就是买了下来。即使后来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停止投资电影,但是,邵氏片场依然是给TVB使用。使得TVB在节目制作方面,一直碾压亚视。 人们都说邵氏从80年代就退出江湖,但是,不外乎是邵逸夫老先生,把精力转移到电视市场。 毕竟,电影行业的竞争,比电视行业的竞争更残酷。 香港的电影媒体,长期被少数几家电视台把持。拥有免费电视节目牌照的公司,主要以TVB和亚视为主。香港电视收视率都是被两大免费电视台垄断。其他的收费电视台,虽然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主流的观众还是以收看免费电视为主。 在电视行业,TVB只要打赢亚视一家,就可以称霸香港电视媒体。 但电影不仅仅要打赢香港当地的电影公司,还要跟好莱坞越来越精良的大制作竞争。正是因此,电影行业经营难度,远远超过电视。 当然了,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旗下的最大的资产,除了TVB之外,还有那块片场。到了21世纪,邵氏当年不过是花费几百万元买下的地皮,已经升值到了百亿元,几乎都可以跟TVB电视台的市值相比。 由此可见,邵六叔在生意眼光方面,终究还是比邹老板要长远。(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