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这才是大秦?-《我是秦二世》


    第(2/3)页

    可以说,只要有这两仓在,日后大秦北上和西进可以说都有了一个稳定而且可控的补给仓禀。而不用在万里迢迢从关中、从三川、从琅琊这些地方调集粮食北上。

    象郡和南海新设两仓的原因自然不言而喻。正是为了日后挥师中南半岛而准备的。对于挥师中南半岛。如今只能说还言之过早,所以胡亥并没有言明。

    会稽仓,河运和海运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必然会是大秦发展的一个重点。那么处在长江入海口的会稽郡设一官仓无论是转运还是调粮,可以说都要比深处陆地上的粮仓要方便的多。

    辽东仓,东北广袤的土地必然要开发,不然占了也没有用不是?那么在辽东设立一个仓禀同样也是未雨绸缪之举了。更何况辽东半岛大连和旅顺这两大深水良港胡亥怎么会忘记?

    有黑龙江、嫩江、鸭绿江这些天然的水道存在。相对来说,东北地区的运输要比中原之地更为便捷才是。当然,前提是大秦的船运要跟的上。

    所以,烟台船厂之后,下一个需要筹建的应该就是辽东半岛的巨型船坞了。毕竟大兴安岭地区的万年古木,可都是建造巨型海船的最好材料。

    至于渔阳仓,关中虽然是大秦根基之地。而且易守难攻。但是,在天下太平之际,偏居一隅、交通不甚便利的咸阳已经不太适合再作为大秦国都了。

    如今这弊端也许还不太明显,但是却不能不提前为之准备。渔阳和洛阳,两个地方,是胡亥理想的新都之地。一个地处中原腹地,周围交通便利紧靠黄河,而且洛阳周围本就有几大粮仓存在;一个为后世千年帝都,而且距离出海口也极为便利。

    当然,现在说这个还为时过早。胡亥相信,如果这个时候自己提出迁都的话,怕是不仅朝中众臣、整个关中的世家贵族以及老秦人都会举双手双脚来反对自己迁都。

    老秦人对关中的感情根本不用怀疑,而咸阳做为大秦国都,更是老秦人的精神支柱。

    但是未雨绸缪提前谋划还是必要的。将来的事情。谁又能说的准呢?

    胡亥音落,殿下群臣先是一愣,显然是在消化胡亥这其五所包含的意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