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兵书-《明末龙腾》


    第(2/3)页

    “……”黄辰闻言脸色顿时一黑,暗道:“这是我要问你的话好不好!”把自己从上到下细看一番,心疑道:“难道我很像文盲么?”答案毋庸置疑,今生黄辰识字不超一百,和文盲没什么区别。他随便找一个幼时偷听学堂先生讲课的理由搪塞过去。

    赵弘毅不疑有他,点点头,向他解释道:“《练兵实纪》是戚少保戚大帅所著之书,数十年来谈兵者皆遵用,莫有例外。”

    “戚继光写的兵法?”黄辰更加好奇了。

    谈起戚继光赵弘毅一点也不像他平常的样子,滔滔不绝,眉飞色舞,一副“只恨晚生数十年无缘帐下听用”的模样。问题是以他胆小畏死的性格,真投到戚继光麾下怕不出三五日便会被砍头示众以儆效尤。

    “赵叔看来十分敬服戚少保。”黄辰随口说了一句。

    “你当知道我是义乌人……”

    黄辰一拍额头,他是杭州人,和义乌比邻,岂能不知戚继光麾下大名鼎鼎的义乌兵。两浙之地若论哪里最敬服戚继光,非义乌莫属。

    “嗯……”赵弘毅沉吟一声,如实说道:“不瞒你,说来惭愧,我祖上曾追随戚少保左右,纵横南北,小有功绩。”提及祖上的过往,赵弘毅面上浮现一丝难以掩饰的自豪感。

    黄辰眼中闪过一道异色,赵弘毅明显是看在自己昨日救了他一命才如实相告,否则以他为人性格绝不会这般交浅言深。同时一个疑问盘旋脑海,黄辰也不晓得这么问合不合适,开口道:“赵叔既然是武将之后,又为何流落大陈岛?”

    赵弘毅长叹摇头,彻底打开话匣子:“我自幼苦读兵书,有效法祖上建功立业之心,奈何、奈何……唉!自少保之后世人皆以义乌为天下藏兵之所,数十年来朝廷海内但有不宁必征义乌兵,义乌及周边金华、东阳数邑,累累征发,壮丁几尽。更甚者近些年东奴崛起,浙兵大批北上赶赴关外,百人去而不见一人回转,可谓有死无生之局……”

    “为避免横祸上门我投奔台州伯父,出海捕鱼自给,未想遭到海盗劫掠被捉来大陈山,之后大首领和二爷与那海盗相并,我又转入本寨。”赵弘毅说到这里,神情充满悲戚,满嘴苦涩道:“早知道我就留在家乡,至不济亦好过在此虚度人生,苟延残喘。”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此话一点不假,赵弘毅走到今日完全是其性格造成的。黄辰一时不知该如何安慰他,只能说一些场面话、大道理以宽慰他的心怀,毕竟他身受重伤情绪波动不宜过大。

    半晌赵弘毅情绪稍稍有所平复,苦笑道:“这些话憋在我心里许久无处排解,今日吐出颇觉畅快。倒是令你平白听了许多牢骚,莫要见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