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援助曹魏从研究晕船药开始-《原来我是曹魏世子》


    第(3/3)页

    现在这家已经是第八家。

    “不好意思啊军爷,我们这的柴胡也卖完啦。”

    掌柜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商人,托着肉颠颠的下巴笑着道歉:

    “您也是想研究柴胡汤是吧?”

    曹铮好奇道:“店家怎么知道?”

    掌柜大笑:

    “现在全邺城的郎中都在加急研制柴胡汤,好送去水军营领军功。我是做药材买卖的,哪会没有这种敏感性。”

    “邺城的柴胡早在七天前就被买光啦,北海、常山、陈留这些地方的药材铺也都被掏空啦。”

    “这么夸张。”曹铮微微吃惊。

    北海、常山、陈留分别是青州、冀州和兖州三州最大的药材集散中心,这三个中心都缺货了,意味着曹操统治下的北方已经全部缺货。

    “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掌柜慢条斯理地说道:“现在想买柴胡,只能去寿春、建邺试试。还得趁早去,去晚了估计也得扑空。”

    曹铮苦笑,邺城去寿春至少也要十几天的车程,他两天后就要去军营报到了。

    “太远了,我去不了。”

    “那就没办法喽。”

    掌柜摇头笑笑,盯着曹铮肩膀上的甲片:

    “其实按理说军营里应该囤了不少柴胡,不过那些存货都应该供给张仲景了。普通人大概也接触不到吧。”

    “医圣张仲景,他也来邺城了?”

    曹铮单手靠在柜台上,有些吃惊。

    张仲景今年都快六十了,老头子半辈子都住在南方,哪里经得起这么舟车劳顿。

    “也是可怜哟。”

    掌柜感叹着摇摇头:

    “他现在人在夏侯惇的兵营里,天天被盯着熬药。”

    “你说曹操堆了这么多资源给他,他要是熬不出柴胡汤,会不会变成下一个华佗啊?”

    “所以有时候,人太有名也不是一件好事啊。”

    曹铮眨眨眼皮,心里也是一通打鼓。

    张仲景这次估计也是凶多吉少。

    根据历史,张仲景至少要等到两年后才能领悟出柴胡汤的配方。

    可南征大军七月就要出发了,曹操最多只能给他两个月的时间。

    华佗死后,这世上能跟曹铮探讨医术的就只有张仲景了。

    曹铮不想看着张仲景罹难,老人家的《伤寒杂病论》还没来得及出版。

    可他能救张仲景吗?

    他有配方,可就算张仲景拿到这个配方也不会识货。

    因为配方里的半夏和生姜是两种跟治疗晕眩完全没关系的材料,他的资历还没有达到能让张仲景忽略这个问题的地步。

    张仲景甚至可能还会觉得他不够专业。

    现在唯一的方法就是他抢先一步熬制出柴胡汤,用实践证明理论的正确性。

    但他买不到柴胡,他不能用空气制药。

    一个死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