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刚刚还夸你懂事,怎么立马说话就不中听了呢? “看不上?你可知为了一个茂才的名额,士家大族弟子争得头破血流、手段齐出?” 曹操面无表情,冷冷盯着曹斌,道:“大父以为你推让名额是为吾分忧,却不曾想居然口出狂言,你太令大父失望了。” 说实话,老曹是有些失望的。 这个孙儿说话太冒失,太不懂事了。 竟然说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话来。 只是一句话的功夫,就将天下士人都得罪了。 果然是黄口小儿,年幼无知。 荀彧、贾诩、许褚三人也都面露失望之色。 贾诩更是隐隐有些后悔,不该在没有明确曹斌的性格之前,就冒然对其下注。 这下麻烦大了。 此时贾诩甚至在思考着,如何挽回因之前冒失而犯下的错误决定。 “大父莫急,且听孙儿慢慢道来。” 看着众人的神情,曹斌哑然失笑,知道自己此前的话太过于超前,太过于大胆。 “大父还有诸位都是当世之英杰,敢问你们可看出察举制的弊端?” “察举制起于高祖,兴于文帝,盛于武帝,初时虽得到很好的实施,为国选拔乡野之贤才。” “但及至如今,选拔权皆被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下层上升的通道几乎被堵死。” “所以,举孝廉制并不能充分挖掘出天下的英才,而任由民间英才流落在外,不能为朝廷所用。” “孙儿听闻,大父求贤若渴,数次发布求贤令,广邀天下英才出仕,但收效甚微。” “所以,孙儿认为,何不换一种更方便有效的方式,来筛选天下之才为朝廷出力呢?” 面对曹操四人的隐隐诘难,曹斌早就有计划,一点都不慌,侃侃而谈。 “更为方便有效的方式?说来听听。” 曹操皱了皱眉,问道。 荀彧、贾诩、许褚三人也都微微点头,赞同他的说法。 齐齐望向曹斌,等待着他的回答。 “废除察举制,实行科考制!” 曹斌环视一周,掷地有声道。 第(2/3)页